English version Here (This will not show in the page)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content is not available. Please refer to the Chinese site by switching language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中文版本在此編輯 (這不會顯示在頁面上)


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已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飲食一樣,但有些人會得暴食症,有些人卻有厭食症,如何取得「平衡」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來學習重新建立一種規律,負責任地使用社交媒體,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平衡!


放下手機,又是否活得自在呢?通過以下一些練習,讓你重新思考自己沉迷手機和社交網絡有多深,填補放下手機之後的空虛感,幫助你重拾生活的節奏。斷絕(BREAK)了自己與手機的連繫,也是時候重新修補與自己的關係和建立(BUILD)自己的價值,照顧自己身體和心靈上的需要,與自己溝通多一點,享受個人的美好時光。



「靜觀」其變  練習專注

社交媒體成癮和靜觀練習有何關係呢?以前我們尋找資料的時候,比較傾向主動地吸收新知識,我們能夠專注一段較長的時間,直至找到想要的東西為止。不管是從圖書館或網絡搜尋器尋找資料,專注度也不會相差太遠。可是進入社交網絡和娛樂資訊泛濫的世界,各種各樣的資訊都會衝著我們而來。變相我們會篩選掉一些稍為欠缺趣味的資訊,漸漸地我們只選擇最有吸引力的標題、最多人看的文章、最誘人的相片、最有趣的影片,而慢慢失去專注的能力,甚至決策能力,不知道自己應該吸收怎樣的資訊,只顧享受社交媒體帶來快感和引起別人的注意,成為一名社交媒體的重度使用者。所以靜觀練習能幫助我們將生活的重心放回現在,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而非虛擬的網絡世界。

根據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解釋,靜觀是指有意識地 (Purposefully) 以一個不加批評 (Non-judgmental) 的心,把注意力 (Attention) 帶回到此時此刻 (Present Moment) 的自己,培養自我覺察力 (Self-awareness) 、留意自己的情緒和身體反應,誠實接納自己當下的所有反應。靜觀可以先由注意呼吸開始,找一處安靜的地方,將手機關掉或調較至靜音,放鬆身體並將眼晴閉上,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留意每一下吸氣和呼氣,每當有雜念的時候再將注意力重新放回呼吸處。初學者可先試做幾分鐘,慢慢每天練習,作為心靈健康的鍛鍊。持久的靜觀訓練,能讓我們學習訓練專注力,覺察自己的情緒和反應,將身心帶回當下,更有效減壓和調節情緒。



跑步  重組懶散人生

一刀切地斷絕手機使用量,並不能帶來長久的斷癮效果。除了坐著做靜觀練習外,也有比較動態的選擇。運動就是一種不錯的方法,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走出平日坐著玩手機的舒適區,建立一套自己的規律。跑步是一種比較親民的練習,無論任何年齡或階層的人,都能通過繞圈或是跑街來訓練專注力。例如做簡單的配速練習,利用計時器或應用程式記住自己每跑1公里的時間,每公里完成的時間要盡量一致,為了達成這個要求,必需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和配速情況,腳步的左右頻率也要盡量一致,中間稍有分心,完成時間可以相距甚遠。在跑步的過程中,可能會感到苦悶,但是在固定的距離內能夠鍛鍊長時間的專注能力,頭腦變得更清晰,也比坐著玩手機來得健康。



「避」走綠匯學苑  「靜」心休養生息

一刀切地斷絕手機使用量,並不能帶來長久的斷癮效果。除了坐著做靜觀練習外,也有比較動態的選擇。運動就是一種不錯的方法,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走出平日坐著玩手機的舒適區,建立一套自己的規律。跑步是一種比較親民的練習,無論任何年齡或階層的人,都能通過繞圈或是跑街來訓練專注力。例如做簡單的配速練習,利用計時器或應用程式記住自己每跑1公里的時間,每公里完成的時間要盡量一致,為了達成這個要求,必需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和配速情況,腳步的左右頻率也要盡量一致,中間稍有分心,完成時間可以相距甚遠。在跑步的過程中,可能會感到苦悶,但是在固定的距離內能夠鍛鍊長時間的專注能力,頭腦變得更清晰,也比坐著玩手機來得健康。



你又有甚麼點子?歡迎講比我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