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Here (This will not show in the page)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content is not available. Please refer to the Chinese site by switching language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中文版本在此編輯 (這不會顯示在頁面上)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推出「看得見的記憶──繪畫」共六課的教材套 ,更配合專題課堂影片一同推出。每個專題課堂都邀請到本地專家和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生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承接上一堂「中國山水畫」繪畫教專題課堂,第二堂主題為「趙少昂的花鳥藝術欣賞」。由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藝術)鄧民亮博士主講,介紹當代嶺南畫派代表人物趙少昂教授(1905-1998)的藝術探索歷程和重要影響。
趙少昂的花鳥藝術欣賞
一共三節的「趙少昂的花鳥藝術欣賞」裡,鄧民亮博士將透過四點作畫觀畫心得:畫材、佈局、用筆和賦色,深入分析和欣賞其重要作品的藝術成就和特色。
第一節:嶺南畫派的背景與發展
內容包括:引言、「趙少昂的花鳥藝術欣賞」專題課堂內容簡介、嶺南畫派的興起、趙少昂教授的藝術背景
第二節:藝術成就與特色(上)
內容包括:引言、趙少昂教授的藝術特色和作畫觀畫的心得、作品《春閨夢裏人》和《雨餘零落不禁秋》的介紹
第三節:藝術成就與特色(下)
內容包括:引言、趙少昂教授的作畫題材及作品《荔樹寒蟬》、《根味士夫知》、《芭蕉》、《小鳥相依凍欲眠》、《蘆花淺水邊》、《金竹扶疏》和《寒蟲咽秋露》的介紹
補充資料:
趙少昂教授繼承中國畫的傳統,以嶺南畫派「國畫現代化」為目標,對香港以至嶺南畫派在中國繪畫藝術發展上的承傳開拓影響極為深遠。香港文化博物館「趙少昂藝術館」常設展覽,展示趙教授的畫作及藝術探索歷程,並陳列「嶺南藝苑」畫室原貌,讓觀眾從不同角度,更立體地欣賞藝術生命的探索和追求。
更多關於繪畫教材套教學素材資訊:
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